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教育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自2015年以来,每年的金秋时节,我们高校都会迎来一场盛会,也就是“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总决赛。后天,第五届大赛总决赛将在浙江大学拉开帷幕,有八百多所高校的八千多名学生将在杭州角逐高下。大家知道,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大赛是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续梅:
今天的发布会就来向各位介绍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关情况,以及今年大赛的相关情况。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钟志华主任,浙江大学党委任少波书记,创新创业优秀学生代表倪俊同学,当然倪俊同学今年已经留校作老师了,应该是倪老师。还有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优秀学生代表陈文彬同学。下面我们首先请吴岩司长介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总体情况以及今年第五届大赛的有关情况。
吴岩:
吴岩:
一是建基地树立样板。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建设了19个高校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了200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央财政共支持8.8亿元打造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区,以改革标杆示范引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走向深入。二是定标准提高质量。教育部专门发布了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了各专业类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及课程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有了工作指南。三是抓课程巩固根基。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线上线下“金课”,目前全国累计开设2.8万余门课程,各示范高校开设2800余门线上线下课程,选课人数近630万人次。与此同时,依托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出了52门创新创业教育精品慕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健全。
吴岩:
四是强师资优化结构。推动高校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目前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近2.8万人、兼职导师9.3万人。组建了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首批入库4492位导师。分年度举办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整体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水平。五是推政策释放活力。全面实施弹性学制,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化制度、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大大激发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活力。六是强实践锻炼能力。深入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性实践。今年118所部属高校、932所地方高校3.84万个项目立项,参与学生人数达到16.1万人,项目经费达到5.9亿元,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吴岩:
吴岩:
如果总结大赛的成果,我们把它归纳为“五个一”:一是组建了一支声势浩大的双创新锐大军。五届大赛累计有947万名大学生、230万个大学生团队参赛,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二是开出了一堂最大最有温度的国情和思政大课。三年来,累计170万大学生踏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助力精准脱贫扶贫和乡村振兴。三是开出了一堂最大的创新创业大课。大赛在高教、职教、国际版块的基础上,今年拓展了面向高中生的萌芽版块,就是要引导大学生、中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广泛开展创新活动,助推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主动服务国家创新发展。
吴岩:
四是孵化了一大批高质量创业项目。大赛以赛促创效果显著,我们做了一个调研,赛后成立公司的项目中,近90%是赛后第一年成立,有一半左右的公司完成融资,19%的项目完成5000万以上的融资。实践类项目2018年的年收入在5000万以上的占比为13%,最高的项目年收入已经突破2亿元。五是奉献了一场惊艳非凡的双创盛会。五年来,来自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万大学生参赛,一个全球最大双创教育交流平台,一场惊艳非凡的全球双创盛会正在形成。
吴岩:
像刚才续梅主任介绍的,今年第五届大赛将于10月12日-15日举行。本届大赛构建了“高教、职教、国际、萌芽(中学生)”四大板块,实现了五大办赛目标,即“更全面、更国际、更中国、更教育、更创新”。共有来自全球五大洲124个国家和地区、4093所学校的457万名大学生、109万个团队报名参赛,参赛项目和学生数接近前四届大赛的总和。其中,国际赛道有来自120个国家和地区、1153所学校的6000多名大学生参赛,使大赛成为了一场“百国千校”的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精神,近100万名大学生、23.8万个创新创业项目踏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对接农户74.8万户、企业24204家,签订合作协议16800余项,产生经济效益约64亿元。
吴岩:
吴岩:
最后,要特别感谢一下各位记者朋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新生事物,离不开在座各位的鼎立支持和大力宣传,希望记者朋友能够一如既往地持续关注和报道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大赛。第五届大赛总决赛开赛在即,请各位记者朋友们与我们一起共同打造和见证一届激动人心、难以忘怀的全球双创盛会,助力广大青年大学生激扬青春、放飞梦想。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吴岩司长,下面请钟志华主任介绍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开展工作的有关情况。
钟志华:
各位记者朋友好!作为国家层面研究、咨询、指导、推动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最高专家组织,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简称创新创业教指委)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的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积极围绕“一流本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师、一流认证、一流人才”建设,充分发挥“参谋部”“咨询团”“指导组”和“推动队”作用,积极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和服务等工作,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钟志华:
自成立以来,创新创业教指委组织全体委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研究相关政策文件,找准工作定位,明确工作目标,提升工作水平;积极跟踪国内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趋势和新模式,研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理念、新举措、新标准、新机制、新技术、新保障,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报告和两会建议,以思想、理论和模式创新引领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课程供给方式,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建设“双创思政”和“专创融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打造德智体美劳“五育平台”。并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云课堂建设,满足学生碎片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钟志华:
同时,创新创业教指委还就我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教学师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调研,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教师参与、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施方案。
钟志华:
为促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创新创业教指委发起成立中国高校创新创业产业投资联盟,并联合青岛国际院士港,搭建“政、产、学、研、用、投、金、创”平台,共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产业)转化基地、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原型工厂和创新创业孵化空间。同时,创新创业教指委还联合致力于农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上海漫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挂牌建设“新农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实践基地”,推动致力于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新农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活动。
钟志华: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创新创业教指委将大力推动全国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刻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突出创新创业教育的“育人”本质。为此,创新创业教指委正在发起成立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丛书编辑委员会,加快出版“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前瞻思考”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典型案例丛书,以及创新创业教育“金课”系列。
钟志华:
此外,创新创业教指委近期还启动了针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校级负责人、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和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骨干教师的多层次交流培训,旨在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全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的全覆盖,从根本上落实《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教党〔2018〕50号)、《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工程院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3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高〔2018〕8号)等文件精神。并邀请国内外政、产、学、研领域学养深厚的专家学者讲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思想、新理念、新趋势,丰富、完善全社会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内涵的认识,从根本上提高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持续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们。
续梅:
谢谢钟主任。下面请任少波书记介绍浙江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情况以及本届大赛总决赛筹备情况。
任少波:
各位媒体朋友好,在全国上下欢庆新中国70华诞之际,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即将在浙江大学上演。我首先代表承办方向一直以来关心浙江大学、支持本届大赛的社会各界,特别是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任少波:
任少波:
二是体系健全,形成了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师生创新创业生态。2015年整合组建新的工业技术转化研究院,完善了“原始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及科技型创业公司孵化”一体化、全链条、网格化的成果转化体系;2017年,校内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构建了从意识激发、技能培训、项目优化、融资对接到孵化落地的全链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017年11月,成立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构建了一个以汇聚全球浙大校友创新发展意愿为重点的创新平台。这样多个平台、多主体协同,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任少波:
任少波:
第二,本届大赛准备工作情况。我们非常荣幸能够跟杭州市一起举办这项国家级的教育品牌项目。我们2019年3月启动了大赛筹备工作以后,学校成立了大赛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我和校长任组长,筹备过程得到了全国组委会、教育部、浙江省的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与省教育厅、杭州市通力合作、精心配合,各项准备工作进展目前都符合我们的预期。6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杭州出席“双创周”启动仪式的时候,专门参观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成果展,详细听取了本届大赛筹备情况以及第三届、第四届大赛冠军项目的汇报;教育部、浙江省、杭州市等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听取浙江大学筹备工作汇报,为大赛的顺利筹备提供了重要指导。为确保大赛顺利举行,学校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大赛筹备工作。
任少波:
任少波:
第三,大赛同期配套活动的安排。大赛策划了“1+6”系列活动,“1”是主体赛事,“6”是同期配套活动,分别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大学生创客秀、大赛优秀项目对接巡展、对话2049未来科技系列活动、浙商文化体验之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国际会议。“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已于今年6月14日在浙江嘉兴南湖完成全国启动仪式,将在总决赛期间举行活动总结表彰;大学生创客秀设置了红旅项目展示区、优秀项目体验区和高教、职教、国际和萌芽四大板块的优秀项目展示区;大赛优秀项目对接巡展在2019全国双创周和大赛总决赛期间设立专区,直接与大赛优秀项目开展投融资对接,助推优质项目落地;对话2049未来科技活动将邀请潘云鹤和薛其坤两位院士与青年学生面对面开展交流,并在总决赛现场开展设立未来科技展区。浙商文化之旅将邀请海康威视的董事长和“宋小菜”的创始人分享创业经验,并安排走访浙商知名企业和创业空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业教育国际会议将由来自30余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东盟教育部长组织等国际机构的150余位代表参加,讨论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创新创业教育。
任少波:
续梅:
感谢少波书记,倪俊老师去年还是北理工的一名学生,也是去年大赛的总冠军获得者,下面我们请他来谈谈参加大赛的体会。
倪俊:
倪俊:
第一,我感到互联网+大赛为我们当代中国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立大志、做大事的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投入到求学报国的广阔舞台中去。习总书记嘱咐我们,“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那么,什么叫立志做大事?我想,就是始终把眼光投向那些对我们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的事业中去。互联网+大赛正是为学生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广阔的舞台。以去年参加最后决赛的几个项目为例,就有来自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的高新技术项目,这些项目正是瞄准着我国科技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前沿发展方向的。以我们团队为例,我们北京理工大学是一所具有红色基因的大学,我们很多的科研方向都是直接面向我们国家的国防装备需求的,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军用和民用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工作,可以说,无人驾驶技术对我国的国防安全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它关系到智能汽车产业变革升级的历史机遇,更关系到我国未来信息化新一代陆军装备发展的强军梦想。在互联网+大赛的舞台上,就有来自全国的无数个紧跟着前沿科技发展步伐、瞄准着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项目被孵化、被哺育、被浇灌,在广大学生心目中深深地种下“求学报国、科技报国”的种子。
倪俊:
第二,互联网+大赛为我们当代中国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经受历练、锤炼意志的舞台。为期近一年的比赛,与数百万名学生同台竞争,它使同学们明白,什么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背后的艰苦奋斗,比一次比赛更加重要的,是在奋斗中所磨炼的坚定信仰与顽强意志。以我们团队为例,在2012年,我们携第一辆中国燃油赛车赴德国比赛的时候,发动机损毁,我们十几名学生为了抢修赛车在山林里露营一周,睡草地、生篝火,终于将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在欧洲赛场;在2015年我们为了研发世界第一辆无人驾驶赛车,与欧洲人赛跑,在车间内连续倒班工作数月,多名学生复伤缝针数十针却依然在坚持奋斗。在2016年为了保障我们研制的军用无人车向陆军首长亮相,我们几名学生驾驶货车运输高压电池从北京往返黑龙江塔河,穿越大兴安岭森林,往返6天6夜,无惧生死考验。经历了近十年的磨炼与坚持,最后汇聚成大赛上那几分钟的汇报与演示,我想这就是我们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倪俊:
我想,我们的故事是一个缩影,是互联网+大赛上所有的那些为了梦想而执着奋斗的同学们的缩影。这一切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比成绩和荣誉更重要的,是这些挫折所带给同学们的,无坚不摧的坚定信仰与钢铁般的顽强意志,以及深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奋斗才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这也正是我们互联网+大赛所有参赛学生的共同底色。
倪俊:
回想去年的参赛经历,最另我刻骨铭心的瞬间,就是最后闭幕式的时候,我们数万名学生站在厦门大学的体育场内,一起高唱着国歌的那一刻。在今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嘱咐我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我们共和国走过70周年,对于我们90后的这一代人来说,科技兴国的历史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想要走好我们90后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就要勇于投身到科技报国,创新创业的历史大潮当中,在创新创业中增加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锤炼意志品质。
倪俊:
在今年,我已经毕业留校工作,在未来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我也将继续投身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结合北京理工大学的红色基因,推动学生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构建具有鲜明军工专业特色的、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深刻红色国防印记的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有能力、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做出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续梅:
谢谢倪俊老师,“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现在已经成为与双创大赛相伴的重要实践活动,下面我们请来自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的陈文彬同学谈一谈他参加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体会。
陈文彬:
陈文彬:
陈文彬:
不忘初心再前行。我们团队获得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银奖、公益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单项奖。但我们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我们始终牢记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参加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学生的殷殷嘱托,通过将“桃醉井冈”IP效应延伸,实现多产业联合发展,助力茅坪乡脱贫攻坚。
陈文彬:
顺应江西发展趋势,以红色资源、红色旅游为导向,将绿水青山的资源转变成为金山银山的收入,让村民们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与江西最大的地接社万达亚西亚旅行社合作发展旅游业。制定桃喜精品旅游路线,带领游客一起体验三大板块:桃喜红色研学培训、桃喜陪你一起重走习大大视察神山路线、桃喜乡村体验。此外,还精心打造了三款桃喜主题民宿:亲子时光、青春不毕业、牵手去旅行。2019年,茅坪乡的黄桃产业和旅游产业均得到了持续发展。
陈文彬:
续梅:
谢谢陈文彬同学,五位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看看记者们有没有问题。
新华网记者:
请问吴司长,刚才您说到第五届大赛实现了“五个更”的办赛目标,即“更全面、更国际、更中国、更教育、更创新”,您能否进一步介绍一下。谢谢。
吴岩:
本届大赛我们确定了“五个更”,就是刚才记者朋友所说的,更全面、更国际、更中国、更教育、更创新。第一个“更”是更全面,我们可以用全链条、全覆盖来作总结。这一届除了规模创了历史之最以外,我们有高教版块、职教版块、国际版块、萌芽版块,实现了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全链条、全覆盖,我们实现了国内到国外五大洲高校参赛的全覆盖。所以从横向上来说是国内国外,纵向来说是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包括职业教育,这样一个全链条。第二个“更”是更国际,本届大赛堪称一场奥运会,是一场世界大学生双创的奥运会。刚才说了广覆盖,而且是高水平。广覆盖,给大家报一组数据,这次大赛有1153所国外大学、6000多名国际大学生来参赛,参赛的程度堪称是国际盛会。其中,亚洲有38个国家371所高校,欧洲有27个国家293所高校,美洲有15个国家278所高校,大洋洲有5个国家40所高校,非洲有35国家191所高校,应该说这是一个全球的奥运会。水平上来说,也是高水平。比如说这次参赛有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亚洲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等,是名副其实的一场双创的奥运会。
吴岩:
第三个“更”是更中国,我们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促”,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真正形成了创新创业的中国模式。我们从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到实践教学、实践实习,到帮扶指导,到最后的服务国家,这个创新创业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方案、中国理念、中国技术开始形成,并且这一套技术可以复制、可以推广,可以向世界分享中国的经验。第四个“更”是更教育。我们可以用两堂大课来形容,这次双创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有100万大学生、22万名教师,接近24万个项目,走进革命老区,走进贫困山区,走进城乡社区,我们创造了64亿的经济成果,而且使学生们上了一堂最有温度的思政课,上了一堂最有深度的国情课。这两堂大课,使我们这些90后、00后开始了解中国,所以我们说这是两堂大课,一堂最大的思政课,一堂最大的国情课。
吴岩:
最后一个是“更”创新。我们可以用“三个创”来形容,一是创新创业的形式和内容有创新,比如说从参赛情况来看,增加了萌芽版块,这是一种创新,让孩子们在高中阶段就知道我们也可以做未来的创新创业的主人。二是促进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我们原先是从业就业的模式,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三、四十年前,现在开始知道,不仅从业就业,还可以创新创业,所以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这样一个创新。最后一个是服务国家的创新。我们这次大赛有40多万个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的创业项目参赛。某种意义上,我们有顶天的项目也有立地的项目,有可以高入云端的,像刚才倪俊老师提出来的,他们的项目去年得到了冠军,他参赛的一句口号,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深入人心,“我们不仅是世界第一,我们还是世界唯一”。还有,扎根中国大地的项目,像刚才说的井冈山的项目,他们是扶贫的项目。所以这些项目解决了“卡脖子”的问题,解决了扶贫脱贫的问题。所以,这届大赛比较圆满地达到了办赛的目标。谢谢。
新京报记者:
刚才任少波书记说,本届大赛报名人数和参赛项目均创历史新高,请问这个数据现在可以透露吗?
吴岩:
我替任书记给你提供一个数据。学校数4093所,不包括182所的萌芽版块高中学校,参赛人数457万人,124个国家和地区参赛。
凤凰网记者:
任书记,刚才您在介绍中提到浙江大学已经形成了多主体协同创新的师生创新创业生态,您能否具体介绍一下浙江大学的做法?对于其他高校有哪些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
任少波:
谢谢给我机会作个介绍。创新创业教育也好、实践也好,关键在于,一要有理念,二要有人才,三要有资源,最后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和生态环境。浙大这么多年来经过实践以后,刚才已经初步做了一点介绍,其中很早就在做一些这方面的探索。从现在来看,尤其是从生态情况来讲,我们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学科资源、校友资源、社会资源、国际资源全球融合的创新创业的教育生态体系。
任少波:
任少波:
任少波:
至于能不能给其他高校借鉴,我觉得未必说我们有什么模式、有什么可以借鉴,但是这中间我们有一些体会。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总的来说是为全面提高我们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我们教育的水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紧密结合的。如果说有什么体会的话,首先一条,我们始终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育人的一个载体,所以始终确立育人导向。归根到底,我们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扎根中国,能够接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新人,这样的时代新人必须拥有创新创业的本领,具有创新创业的精神,在未来中国的创新创业大潮当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始终把这个东西作为育人的重要载体来进行设计,来进行布局,来进行落实。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体会。我们结合学生的成长来进行,结合学生的学风的形成来进行,结合我们学生服务祖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这样一个工作来进行。
任少波:
任少波:
第四,我们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三促”,以赛促教、促学、促创,浙江大学在学生培养当中非常重视参与竞赛,通过竞赛提升本领和技能,来巩固知识,陶冶作风和情操。在全国的各类竞赛当中,我们浙江大学拿冠军也好、获奖数也好,都在全国前列。我们1997年就启动了蒲公英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这个比较早,蒲公英大家都知道,能够散布到方方面面,持续举办到现在。我们通过各种比赛,包括“互联网+”大赛,来积极凝练我们的双创成果,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内涵提升,也能够催生一批一批新人,促进创新创业力量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