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民教网)www.cfhsi.com.cn!
登录注册
站内搜索:

民教网百家朱瑞庭:要树立敢于和世界强手比拼的志气

作者:中国民教网 2014年12月12日 来源:本站原创(www.cfhsi.com.cn) 浏览:
中国民教网百家

朱瑞庭:要树立敢于和世界强手比拼的志气

核心观点

  中国拥有4200多万人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这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可宝贵的资源。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责无旁贷,要树立敢于和世界强手比拼的志气,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奋起直追,潮头搏浪

  习近平主席3日出席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并发表题为《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强调工程科技是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发展科学技术是人类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并表示,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其中工程科技创新驱动功不可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凸显,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实现梦想、应对挑战、创造未来,动力只能从发展中来、从改革中来、从创新中来。

中国制造”应走出“微笑曲线”低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13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制造”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但是,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在制造业国际分工中长期在低端产品上依靠拼成本、拼数量、拼消耗,粗放微利保本经营,老是在“微笑曲线”的低端摸爬,占领不了附加值高的研发和销售这两端。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之一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依靠强大的渠道优势,依托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掌控了在全球价值形成的链条中以设计、渠道、分销为代表的高端价值链环节,从而掌握了绝大部分资源的价格决定权和渠道分配权。

  在不久前于上海举办的第十七届国际商业论坛上,上海纽约大学商业与工程学院院长增莫尔教授作了题为“质量、信誉与中国制造”的演讲。他认为,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中国制造的商品要继续热卖,必须通过抓质量来树立良好的口碑,并从质量的内外部属性、质检和预防、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追求卓越、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这五个方面阐述了该如何做好质量管理。在互动环节,笔者以“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在短期的利润追求和长期的信誉导向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向增莫尔教授提问。他以两个“noeasy answer”回答了我的提问。显然,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但是,在全球化时代,对于越来越融入全球价值链竞争的中国企业来说,这又是一个必须作出回答、并且回答好的问题。

中国企业需要培养看家本领和杀手锏

  要彻底改变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这种被动局面,建成与我国贸易大国地位相称的世界服务贸易新格局,必须一方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含量和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向外延伸,用我国企业的全程自主分销取代外商主导的低价采购,逐步用自主品牌取代加工贴牌,从而在产业链、供应链、渠道、价格和品牌的争夺战中,逐步掌控海外的主动权、主导权和话语权。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制造企业和服务供应商都必须从长计议,专注主业,耐得住寂寞,致力于打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创造出更加响亮的中国品牌。这种专注不仅指企业有明确的目标,特定的市场,也意味着拥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和杀手锏”,把国内市场作为国际市场来看待。中国企业应该更加突出主业与特长,力争把产品与服务做精、做细、做专、做深,不断培育核心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保持制度、经营、管理及技术等方面持续创新的动力,因为,持续的创新驱动不仅是因为外部环境(尤其是消费者)的持续改变,从而创新是企业环境适应性的表现,更是因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所致。

过硬的产品质量是最好的市场通行证

  在营销学上,产品有所谓的“查询产品”、“经验产品”和“信任产品”之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如果作出购买决策之前只要花费很少就可以通过“查询产品”获得所需信息,那么在“经验产品”和“信任产品”上消费者必须忍受可能的错误购买行为所带来的风险。显然,对任何类别的产品,中国企业都应该学会利用沟通和传播的技巧,向全世界的用户传递“中国制造”的积极声音。

  在全球消费品市场上,商品供应的丰富化和同质化、消费者生活方式及其消费行为的日趋个性化加剧了市场竞争,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供应商的信息优势地位。这一切迫使中国企业要更贴近市场,更好地了解全球消费者的需要,并向消费者提供最能满足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这里,产品、服务、价格、广告和公关策略等可以成为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工具。其核心在于,为了保持顾客对“中国制造”的认可、接受和忠诚,必须放弃夸大其词的宣传、不守信用的承诺,杜绝错误的、不实的信息,以免误导消费者,最终伤及自身。

  对于“查询产品”和“经验产品”来说,过硬的产品质量就是最好的市场通行证。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尤其应该树立对待“信任产品”的正确观念,因为正是在“信任产品”的买卖中,企业往往更具备投机和机会主义的条件。中国企业应该放弃短视行为,不再津津乐道于空洞的承诺,不再沉湎于恶性的价格竞争,而是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经得起检验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从而让“中国制造”成为真正的受全球消费者信任的产品。在很多情况下,放弃短期的利益追求就是对建立良好声誉的一种最好的投资。

  诚如习近平主席所强调,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中国拥有4200多万人的工程科技人才队伍,这是中国开创未来最可宝贵的资源。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责无旁贷,要树立敢于和世界强手比拼的志气,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奋起直追,潮头搏浪。

(作者为上海建桥学院副校长、商学院教授)

 

公安局备案号:1101083558号 备案编号:湘ICP备17008968 号-5

北京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信信息大厦B座16层 邮政编码:100005 通信地址:北京市100005-019信箱

主办单位:湖南民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指导: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